现在社会父母的普遍心理是什么?若如果有一个形容此的话,那就是“满怀内疚”。很多父母的都愿意成为这场“给予”
网络游戏的牺牲品,最后发现,无论给子女多少都是不满。你要反问一下,你所给的是否是应该给的?做父母的究竟欠子女们什么?
父母不欠子女一分钟时间、半分气力;不欠昼夜不停地为他们尽义务;不欠他们的玩具;不欠他们的吃喝玩乐;不欠他们的旅游。父母不一定要供子女们上大学,也没有欠他们的结婚费用;不欠他们家具;不欠他们房屋;也没有在他们结婚生育后照看他们孩子的义务。子女有事、外出、度假,他们也没有把孙儿孙女领到自己家中的权利。无论父母多么有钱,他们也不欠子女一份遗产。
不少父母欠的是让孩子们懂得自身的价值,这可以终身受用;欠的是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着去尝试。他们若做了错事,那就让他们白己去纠正。
父母还欠教会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判断怎样去做行,怎样做不行。
父母不仅欠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并且对这些变化感到轻松自在。还欠教给他们足够的性知识,以纠正他们必然会从朋友、书刊等那里得到的错误观念。
父母还欠了对孩子情感、意志、品德、性格、行为习惯、社交、生活自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现代的“智力”。
父母也许还欠了帮孩子们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涉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
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志,尊敬师长,遵守法律,这方面可能最欠的是身教。你若对孩子撒谎,孩子就会说谎话;你若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父母若有偷窃行为(包括拿公家的东西),孩子就会认为偷窃是正当的行为;在家中听不到笑声、得不到爱的孩子,也难得开口一笑,难得去爱别人。·......
湖北正规戒网瘾机构提示父母不要把欠孩子的东西不给孩子,反而把不欠孩子的东西给了孩子,不欠的东西给的再多,也不能代替和补偿欠的东西。你对照一下,看看你给孩子的是否颠倒了?是否不该给的给了,该给的又未给?